相當厚重的作品,敘述半生在對日抗戰,國共內戰以及美國求學的階段.當然每個階段都有他獨特的經歷,例如,就算從軍也無從改變或者提昇自己的角色因為從軍可能是因為經濟上得需要.投身報國這件事情,對他而言重要度其實並不太高
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熱血度其實也普通而已.或許是因為他的父親以前在國民黨內,也曾經在某些高官下作過幕僚,所以國民黨內的形形色色其實也看透.甚至不以為然,不見得認同兒子去參加這場戰爭.
求學中則是在與知名教授間的信件來往中為了維護他自己的看法而奮鬥.說來辛酸,在美國求學作學問,尤其主題是中國的歷史,詮釋的角度看法,方法還要看美國人的臉色,當然,美國的作法與角度有他科學的一面,並非純然倨傲.
大歷史的角度是黃仁宇的註冊商標,有些事情強迫以30年左右的角度來看或許完全不夠,因為甚至向前推到150年以前,就是這樣的情況,並無更新的發展也無突破的必要,或者缺乏管理的基礎!
中國缺乏數字管理,沒有統計,沒有依資料數據進行管理的科學方法.使得高超的工藝成為過往歷史裡紀錄的神話!遠渡重洋的鄭和船隊,居然沒法留下大船艦的建造方式,工法與紀錄蔑視科學技術,與不獎勵科技發展,成了明清後,與其他各國漸行漸遠差距所在!
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發表的數據到底多少可信?台灣為了面子跟選票,模糊了多少數字?同樣在中國文化圈下發展真的有追逐科學的信心?